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工伤确认等问题的请示》的复函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3 05:44:49   浏览:855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工伤确认等问题的请示》的复函

劳动部


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工伤确认等问题的请示》的复函
劳动部


广州市劳动局:
你局《关于工伤确认等问题的请示》(穗劳函字〔1997〕37号)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认定工伤的政策依据问题。劳动部办公厅于1996年2月13日发出的《关于处理工伤争议有关问题的复函》(劳办发〔1996〕28号)指出:“现在认定工伤的法律和政策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和全国总
工会《劳动保险问题解答》等规定”。我部1996年8月12日发布了《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劳部发〔1996〕266号,以下简称《试行办法》),《试行办法》第八条至第十二条对工伤范围和认定的程序作了新规定。因此,目前认定工伤的政策应按照《试行办法》和《
劳动保险条例》等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对于司机在行车中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本人伤亡并本人负有责任时是否认定工伤的问题。劳动部办公厅于1996年12月30日发出《关于司机工伤认定问题的复函》(劳办发〔1996〕271号),对劳办发〔1996〕28号文件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应当按照《试行办法》
第八条和第九条的规定办理。
三、对于职工因交通事故引起的工伤,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和工伤保险待遇的处理问题。《试行办法》第二十八条已作出规定,应按此执行。其中第(一)项规定:“交通事故赔偿已给付了医疗费、丧葬费、护理费、残疾用具费、误工工资的,企业或者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不再支付相应待
遇”。这里所指“医疗费”,一般是交通事故结案时凭单据支付的。如果结案后仍需治疗,肇事者(责任方)赔偿的医疗补助费用完后(按医疗单据确认),确属工伤旧伤复发的医疗费,应由企业或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支付。
伤残程度鉴定为五级和六级的,《试行办法》第二十四条第(四)项规定的伤残抚恤金由企业支付,而道路交通事故结案后,确属工伤旧伤复发的医疗费问题,要按照由企业或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支付的原则办理,不实行单位和个人分担办法。
四、除道路交通事故外,职工工伤涉及其他民事伤害赔偿的,例如《试行办法》第八条第(五)项所规定的“因履行职责遭致人身伤害的”情形,其民事伤害赔偿和工伤保险待遇的处理问题,也应参照《试行办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办理。



1997年6月6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刑事案件简易审与陪审制相结合的几点设想

作者:陈忠林


现代陪审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在长期的演变、发展过程中,主要形成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两种类型的陪审制度。刑事案件的陪审制在大陆法系国家适用范围也非常广泛。在德国,州法院审理的所有案件都必须有陪审员参加,地方法院审理的绝大部分案件也必须有陪审员参加。在法国,所有法定刑为5年以上徒刑或苦役的重罪案件都必须适用陪审制。而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是国家司法机关吸收非司法人员作为陪审员参加案件审判的一种诉讼制度,陪审员作为公众代表参与审判,使公众意志渗透到司法工作中去,与审判员共同行使国家审判权,保障了审判的民主性。目前正在适用的陪审制,人民陪审员行使职权受到一定的局限,如未受过系统性的司法培训,对定罪量刑的理解可能会有偏差。在审判实践中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之责。
如何既能让人民有效的监督审判,又能充分发挥司法工作效率。笔者设想结合当前的刑事案件适用简易审、普通程序简化审中存在的问题,如简易程序适用范围较窄,公诉人可不出席法庭等规定,以及适用普通程序简化审理中,存在着启动阶段需要制作并送达《决定书》、《告知书》等法律文书,大大增加了开庭前的工作量,没有达到诉讼经济的目的。

如何通过改革让二者优势结合,既能保证人民参与刑事审判,又能提高审判效率,更好地体现司法为民。

一、改革刑事审判程序,形成适用简便程序与普通程序二种审理方式。

通过改革把目前实行的符合适用简易程序、普通程序适用简化审条件的案件改名为适用简便程序,适用简便程序的案件应符合以下条件。1、被告人对起诉书指控的事实没有异议,并能自愿认罪。2、对被告人可能判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并处或者单独附加刑的案件(包括盲、聋哑人和未成年人犯罪)均适用简便程序审理,对此类案件应对审判前准备工作进行简化。即给被告人送达起诉书副本的时间不受10天的限制,告知被告人、传唤当事人、通知公诉人、辩护人等开庭时间,也不受3天的限制。但要明确告知被告人按简便程序审理,不需另外送达相关的决定书。

对适用简便程序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均应派员出席法庭,并提出相应的定罪量刑建议及可能影响量刑的要素,目前规定人民检察院在简易程序中可以不派员出席法庭的做法,使主持庭审的法官同时承担两种诉讼职能,严重违背了控审分离和法官中立的原则,不符合最基本的程序公正要求。而且检察官已对案情熟悉,其出庭可节省法官相应的查阅卷宗的时间,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同时通过检察官在庭审中提出对被告人法定、酌定的量刑情节,为人民陪审员参与量刑提供参考。

据对某市两级法院的调查,从2000年至2002年共审理刑事公诉案件6926件,其中有罪判决6652件,9538人。从刑罚适用种类看,共判决无期徒刑以上刑罚172件,10年以上有期徒刑507人,7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346人,5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831人,3年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2074人,3年以下有期徒刑4372人,拘役428人,管制156人,单处罚金286人,并处罚金4595人,没收财产316人,并处剥夺政治权利473人,免予刑事处罚332人,无单处剥夺政治权利。

由此可见,适用量刑范围为七年以下的刑期,此能保障绝大多数案件均可适用简便程序审理,而人民陪审员亦可以广泛参与庭审。待条件成熟时,所有的案件均可考虑由陪审员参与。

笔者认为适用简便程序审理的案件仍可采用卷宗形式进行,以书面宣读为主的方式进行庭审。其适用审限一般为20天,最迟不得超过30天。此类案件均可由法官独任审判或者是与人民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庭审可参照简易审的模式,不必细分法庭调查,法庭辩论,以简便程序的方式审理,随着统一司法考试的落实,法官专业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已能够承担起此类案件定罪量刑的要求。这也是法官职业化的需要。

另一种仍然为普通程序方式审理。对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由法官组成合议庭审理,并限定符合一定资格与年限的律师出庭,要求主要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诉讼证据不是几本现成的卷宗形式,而应是公诉人在法庭上一份份或者一组组的提交,并要求说明每一份证据所能证实的内容,当庭出示并质证。通过交叉询问证人、鉴定人等详尽庭审之功能,以便于强化庭审的对抗功能。

这样可以更合理地配置现有司法资源,做到繁简分流,确保大部分刑事案件切实得到迅速处理。

二、完善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的审查制、合议制。

1、审查被告人认罪的自愿性是否真实,以及是否申请陪审员参与庭审。

由于我国大多数刑事被告人没有受过法学教育,普遍缺少必要的法律知识,且相当一部分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作为辩护人,因此,他们实际上很难对检察机关指控的事实和罪名做出正确的理解,甚至受不恰当暗示的影响,其自愿性是否为其真实意思表示,这需要庭前审查,询问被告人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有无异议。此项工作如果由立案法官来做,则违背了立案期间只就程序问题进行审查的原则,如果由主审案件的法官来做,又违背了庭前不接触当事人的规定,但若由人民陪审员来行使,却恰如其分。由于人民陪审员非司法工作人员,被告人心理较能接受,而陪审员较少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能做出更加合乎情理的判断。另外,告知被告人庭前三日前均享有要求陪审员参与庭审的权利,通过直接征求被告人的意见,为陪审员参与庭审实施必要的保障。

2、审查司法机关有无违法乱纪行为,行使监督之责。

人民陪审员对公安机关已采取强制措施或提请起诉的嫌疑人,而检察院提起诉讼时却不提起的嫌疑人,人民陪审员对此有疑异的,可以要求检察院书面说明理由,检察院应书面说明理由。由人民陪审员审查这是否符合规范,实行必要的监督。

3、参加庭审、进行合议,行使国家审判权,发挥社会监督之责。

陪审员制度实际上是法庭内的分权,是对审判工作实行社会监督的一项民主制度。因陪审员未受过系统性的司法培训,其对法律事实的认识、理解和运用法律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实行简便程序审理的案件,由于其事实清楚,人民陪审员可直接针对刑事案件的量刑发表具体意见,不必为案件的定性而费神,而江苏省高院量刑规则的出台,使量刑进一步规范化,并有检察机关提供的影响量刑具体要素作参照,此外今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中明确赋予人民陪审员与法官同等的权利,陪审员作为公众代表参与审判,受外界影响少,可直接参照上述标准量刑,发表真实的意见,可制约法官的权力,这样既保障了审判的民主性。也加强对审判工作的社会监督。




泰安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办法

山东省泰安市人民政府


泰安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办法

第133号

《泰安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办法》已经市政府批准,现予公布,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



市 长

二OO八年八月二十九日


泰安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提高规范性文件制定质量,保障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有效,维护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和《山东省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制定的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反复适用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定、办法、实施细则、规则等文件的总称。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制定的内部工作制度、工作安排、具体事项的处理决定、人事任免决定等文件,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应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的原则。

第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的法制机构(或相关科室)、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负责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

第二章 报送备案

第五条 规范性文件报送备案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自印发之日起5日内向县、市、区人民政府备案;

(二)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自印发之日起5日内向市人民政府备案;

(三)省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自印发之日起5日内报同级人民政府备案;

(四)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政府工作部门联合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由主办部门自印发之日起5日内报同级人民政府备案。

报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备案的规范性文件,径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

第六条 规范性文件报送备案时,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备案报告1份;

(二)规范性文件正式文本及起草说明各2份,电子文本1份;

(三)涉及行政处罚、行政收费、行政许可、行政征收等内容的合法性依据;

(四)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规范性文件,需提交调研和论证材料以及广泛听取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等意见的情况材料;

(五)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通过的会议纪要以及本机关法制机构或相关科室的合法性审查意见;

(六)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以上材料应装订成册,径送市、县(市、区)政府法制工作机构。

第七条 规范性文件备案的起草说明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规范性文件所规范事项的基本情况;

(二)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必要性、可行性;

(三)制定规范性文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

(四)文件所规范的主要问题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包括制度创新等内容;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八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对上报备案的规范性文件应作出以下处理:

(一)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符合第二条第一款和第六条规定的,应予以备案登记;

(二)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不符合第二条第一款的,不予登记,并予以退回;不符合第六条规定之一的,暂缓办理备案登记。暂缓办理备案登记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书面通知制定机关在3日内补充备案材料。

第三章 备案审查

第九条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应坚持下列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

(二)合理性原则;

(三)与市场经济规则相一致的原则;

(四)可操作性原则;

(五)创新性原则。

第十条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重点内容:

(一)行政主体。行政主体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职责权限。职责权限是否符合“三定方案”的规定,与其他有关部门的职责权限是否界定清楚、明晰;

(三)制定依据。所规范事项的依据是否有效、适当;

(四)设定权限。规范性文件涉及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收费等事项是否超越法定权限,是否有增设项目和条件、增加管理环节、增设本部门职权或违法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事项;

(五)制定程序。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经过了调研、论证,是否经过了合法性审查,是否经制定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

(六)文件形式。规范性文件结构布局是否符合逻辑,语言文字是否规范、准确和严谨;

(七)制度措施。规范性文件设定的制度是否可行,是否有创新,工作措施是否有力可行;

(八)责任划分。规范性文件涉及的部门责任划分是否明确,主体责任与配合责任是否清晰;

(九)其他审查内容。

第十一条 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备案登记之日起20日内审查完毕,并作出以下处理:

(一)对存在问题的规范性文件,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书面通知制定机关在限期内自行纠正;制定机关无正当理由逾期不纠正的,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责令制定机关暂缓施行该规范性文件,不予在政府网站和政府法制机构网站上进行公布,并可提请政府责令其改正或明令予以撤销;

(二)县(市、区)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与市政府所属工作部门的规范性文件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的,由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进行协调,经协调仍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由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提出处理意见,报市政府决定;

(三)经审查,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属于市政府部门制定的,由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在规范性文件印发之日起一个月内,通过市政府网站和市政府法制机构网站统一向社会公布;属于县、市、区人民政府制定的,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在政府网站上统一向社会公布;属于县、市、区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印发制定的,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通过政府网站统一向社会公布。

第十二条 在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备案并统一在政府网站、政府法制机构网站上公布的规范性文件文本为标准文本。

未经统一公布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纳入依法行政工作的考核内容,以促进备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第十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制定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原则上自印发之日起30日后施行。涉及特殊管理事项或应急管理事项确需立即施行的,应在规范性文件印发之日前,征求备案审查机构的意见。

第十五条 未按规定时间报送备案审查的规范性文件,不予在政府网站和政府法制机构网站上统一公布。

第十六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规范性文件与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或上级政策相抵触或明显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可以向制定机关或备案审查机构提出审查建议。

制定机关或备案审查机构应当自收到审查建议之日起15日内作出处理,并反馈处理结果。

第十七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应于每年6月底和12月底前,将上半年和下半年本部门制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以及其他所有文件目录,报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备案。
经审查,发现属于备案范围而未报备的文件,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责令制定机关限期报备;逾期仍不报备的,给予通报批评。

第十八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加强对下一级政府和同级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备案情况的检查,督促其完善落实备案制度,并对规范性文件备案检查情况进行通报。

第十九条 违反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不按时报送规范性文件备案,不履行备案审查职责,不执行备案审查决定的,由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不改正的,给予通报批评,并建议有关部门追究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泰安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